首页> 历史穿越> 忽如一夜风雨骤> 第三百六十九章 鲁王兵势燃福建

第三百六十九章 鲁王兵势燃福建

书名:忽如一夜风雨骤作者:闲云了了加入书签投推荐票错误/举报

    鲁王朱以海在郑彩军驻地安顿下来后不久,张煌言即匆匆赶来了。

    张煌言,字玄著,号苍水,浙江鄞县(今宁波市鄞州区)人,汉族,少年时期就胸怀大志,为人慷慨并且喜爱讨论兵法之道。

    崇祯时中举人,南京失守后,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,奉表到天台(今浙江台州天台县)请鲁王朱以海北上监国,浙东失事后,跟鲁王失散,千方百计探得鲁王消息,即赶回鄞县故里,跟老父、继母、妻儿子女诀别,一路寻来。    鲁王素知其能,见其来了,忙不迭地亲自迎入,一番寒暄后,免不了要因无所作为而感叹。

    其竟无语,只管怔怔地看着鲁王,直到把鲁王看得莫名其妙,才好奇地道:“怎么会没有作为呢?”

    鲁王摇了摇头,道:“大计倒是已定,无奈推行起来困难重重,又总找不到合适的时机。”

    张煌言“哦”了一声,道:“王爷能把大计告诉煌言吗?”

    鲁王道:“岂有不能之理?诸位爱卿均已悉知,可惜爱卿来迟了方才不晓。”说罢,当即一五一十地讲了。    张煌言高兴地道:“当为名振之言,好计策,煌言有言不知当讲不当讲?”

    鲁王道:“爱卿客气,为谋大计,本王求尚且不及,何谈当与不当,从速讲来。”

    张煌言道:“所谓时机,都是摆在那里的,要靠人去寻,若是不去寻,永远都不会有,而若是肯去寻,随时都会有的。

    譬如现在,满洲军主力已由博洛带回北京,福建清军兵力空虚,两广提督李成栋,又因受没有多少兵马和战功的总督佟养甲节制而心怀不满,难道就不算机会?”

    鲁王点了点头,道:“这些,本王也注意到了,可是,争取朝鲜和日本出兵相助的事儿毫无头绪,原先的部队也大半以上损失。    虽增加了郑彩所部,也不及原先的势力,而且郑彩总是含糊其辞,还有,永历那边的态度也不是很明确……”

    每当说到困难,鲁王总是滔滔不绝,没有一时半会儿说不完。

    张煌言没有任他讲下去,不以为然地道:“人在做事,特别是做大事之前,总喜欢把困难考虑多一点儿,是的,似乎只有这样才叫有备无患。

    事实上,却不过求个心理安慰,你又没有尝试着去做,又怎么知道会有那么多困难?而且,往往会因为过度考虑而限制了自己的闯劲儿,于事无补,甚至会让自己一事无成。

    王爷列举了这么多困难,不过就一点儿,那就是势单力孤,人马不够,以煌言看来,有郑彩这一路人马就足够了,而且无论郑彩是什么样的态度,抱有什么样的目的。”    说着,见鲁王一脸诧异,接着道:“如果咱们的观念能够因时因势而变,现在遍地都是人马。

    为什么这么说呢?现在的敌人已不再是寇,而是鞑子,而且鞑子连寇也剿,寇也不再跟我们作对,专门杀鞑子,如此的两方为什么就不能联合呢?

    名振的计策,其他方面讲的都很明确,独这方面没有讲清,这也恰恰是咱们所欠缺的。

    湖广的堵胤锡就是先行者,也得到了隆武、永历两位皇帝的认可,却为什么还是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,并非因为这策略有问题,而是因为我们这方面不少手握大权的人认识不到,骨子里反对。”

    鲁王想想也是,道:“那,以爱卿看来,该当如何动作?”    张煌言道:“如果观念改变了,原来的寇、反清的民也就都变成了军队,而且他们虽然缺少组织,却不乏有志之士,若能因势利导,又岂是咱们的军队所能比的?也可以说,这才是能够真正打败清兵的主力。

    有了军队,接下来就是对形势的把握了,目前的形势是,浙东兵败后,朝廷宗室乐安郡王、楚亲王、晋平郡王都已在金华殉国,隆武、绍武相继遭遇不测,永历帝又在广西,,福建真正缺的不是别的,正是登高振臂大呼的旗帜!

    这重任就落在了王爷身上,王爷若是肯做这旗帜,必万众云从,何愁大事不成?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用力地握了握拳头。

    鲁王被他感染了,激动得站起来,来回踱着,冷不丁地见张煌言停下来看着自己,忙道:“爱卿必已成竹在胸,不要停,接着说。”

    张煌言见其如此,心里暗喜,稍顿了顿,道:“当然,咱们也应当看到不利的方面,譬如郑彩含糊其词或者别有目的,譬如郑成功等没有降清的郑氏族人及黄斌卿等,仍在奉隆武为正朔,譬如永历朝廷态度不够明朗等等。

    所有的这一切,只要咱们先干起来,应该不难解决,至少也能够让之转变,或者明朗起来,有些事哪,藏到暗处,反不如逼他明朗起来更好应对。

    譬如郑成功,他虽对咱抱有成见,却毕竟是抗清的,应该也是咱们联合的对象,咱们若是干了起来,而且干的轰轰烈烈,他应该能有所转变。

    我在来的路上就听说了,他避走至金门,于沿海各地招兵买马、收编郑芝龙旧部,更在南澳募集了数千兵力,准备于小金门(今日金门县烈屿乡),以‘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’之名誓师反清。

    煌言料定,因为他的旗帜太过不合时宜,又是匆匆起事,必败无疑,即便不能让之有所转变,至少也会让之开始思考。”

    鲁王大叫了声“好”,随即急道:“爱卿不妨把具体的也讲讲,本王即依言而行。”

    张煌言道:“具体的要办好三件事:其一,可令名振继续留舟山待机,或劝降或于合适的机会……”

    说着,做了一个斩杀的动作,才又道:“如此舟山群岛局势必安,也能为王爷谋得一个复兴基地。

    其二,这段日子,大家其实都没有闲着,纷纷招募了不少义军,譬如臣跟王翊在浙东招募的集结于上虞县平冈寨屯田拒守的义军。

    再譬如原隆武朝的大学士朱继祚已回到原籍福建兴化,明确表示愿意接受王爷委任,于兴化城内号召起义,夺取兴化城。

    等等。所有的这些义军都已提前安排好,王爷一旦誓师,相约一齐行动。

    其三,同时对朝廷的军队予以整顿,整顿毕,于长垣誓师,明确表明‘王业不偏安’的决心,再广发檄文,号召各地绅民起事,共创大业。

    届时,王爷不妨亲征,呼应民众的热情,不愁福建不下,大业不成。”

    鲁王甚以为然,依言而行。

    事实果如张煌言所预料,不到半年,鲁王即收复了闽东北三府一州二十七县,省会福州几乎成了一座孤城。为了尽快攻占福州,鲁王亲临闽安镇指挥攻城,福建“义师起,八郡同日发”。

    郑彩要做第二个郑芝龙,巴不得鲁王尽快做大,不仅不不牵制,反而极力奉承,尽力建功。

    郑成功率部于鲁王誓师前起事反清,先后联合郑彩、郑鸿逵部攻打海澄、泉州府城,均遭失败,不服,又克同安县,再围泉州,折损无数,怆然退回海上。

    有属将提出旗帜问题,郑成功坚定地道:“纵使要改弦易张,也要奉永历为正朔,害死隆武帝的朱以海,即便成就再大,只要成功还活着,不,即便成功死了,我的后人也绝不可奉之为正朔。”

湿馨提示:按键盘<-左右->回车键enter,分别可以回到上一页下一页目录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