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都市言情> 重生之实业大亨> 第710章 挖煤的土包子

第710章 挖煤的土包子

书名:重生之实业大亨作者:过关斩将加入书签投推荐票错误/举报

    东山地产公司,总经理马滨正在汇报过去一段时间的业务开展情况。

    做房地产的关键是资金,只要资金充足,能把项目建成,就不愁没有钱赚。.

    而东山地产背后有东山矿业提供资金,发展当然非常迅速,过去两年里接连做成了几个项目,算是房地产领域颇有名气的后起之秀。

    当然跟那些房地产巨头相比,东山地产还只是个小虾米。

    得益于过去两年的房价上涨,国内的房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,甚至有很多原本与房地产无关的企业,都成立了公司开发房地产,希望以此获利。

    与房地产行业有关的企业,转向房地产的就更多了。比如建筑公司、钢铁企业、水泥企业、建材企业等,本来处于房地产的上下游,干脆就成立了专门的房地产开发部门。

    也有些个人注册一个空壳公司,啥资质都没有,靠着找关系买地立项,接着把项目转卖出去,就能赚个几百几千万。

    这大概是房地产行业最无序扩张的一个时代。然而无序也代表着机遇,对于投机者而言,这就是一个遍地黄金的时代。

    在房地产行业当中,最不缺乏的就是投机者!

    马滨汇报完过去的业务情况,又说起了未来的工作计划。

    “目前我们几个项目的进展都很顺利,但这些项目主要是在山陕两省的二三线城市,盈利远不如一线城市。所以接下来我们计划向一线城市发展,争取在一线城市拿到几块土地。”马滨开口说道。

    “向一线城市发展的策略是正确的,一线城市的房地产潜力无限,也有比较大的升值空间,未来肯定会成为最热门的商品。”

    李卫东先是表示了赞同,然后话音一转,开口问道:“对于向一线城市发展,你们有什么详细的计划或具体目标么?”

    马滨马上答道:“一线城市无非就是北上广。京城的话今年要举办奥运会,因此土地审批会比较困难,至少今年是比较难拿到土地的。

    珠三角地区有不少的大型房地产企业,其中不乏有实力雄厚的港资企业,我们若是过去话,会遭遇到非常激烈的竞争。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长三角地区的沪城。

    我们已经收到消息,接下来沪城会密集型的放出八块土地,如果我们能拿到其中一块的话,对于我们进军一线城市的市场,将会有很大的帮助。”

    “有那八块土地的资料么?”李卫东开口问。

    马滨准本的很充分,他立刻拿出了资料,递给了李卫东和赵金山这两位老板。

    李卫东看到第一块土地的资料,便非常的心动,这块地的位置非常好,极具开发价值,若是放在十年之后必然是绝版地块。

    再看第二块土地,地理位置同样是很诱人,开发成楼盘的话肯定可以大赚一笔。

    接下来的第三块土地、第四块土地、第五块土地也都是如此,直到看完所有的八块土地,全都是位置很不错的地块。要么位于比较靠近中心城区的地方,要么处于未来具有开发潜力的区域,要么就是在地铁沿线。

    这些优质地块,在十年后想都别想,即便是有类似的土地放出,也必然是天价级别的“地王”。

    李卫东很清楚,以未来一线城市的房价走势,这八个地块开发成楼盘,获利绝对是天文数字,赚十二位数绝对不是问题。

    甚至都不用看的很长远,等国家的四万亿刺激计划出台以后,房地产市场迅速的回升,到了2011年,原本刺激房地产的政策就相继取消,一线城市更是出台了限购政策,就可以看出房地产市场有多火热了。

    李卫东放下手中的文件转头望向旁边赵金山:“赵哥,觉得这几块地怎么样?”

    “都是好地段,非常有开发的潜力。短一些的过个三年,长一些的过个五年,这几个地块的房价肯定能涨起来,我估摸着随便拿下一个地块,都能赚上十个亿。”赵金山开口说。

    李卫东呵呵一笑,赵金山虽然有经商的目光,但还是低估了一线城市的房价涨势,一块地赚十个亿,太保守了!

    不过想想也正常,2008年的时候,中国经济总量还没有超过日本,当时的人哪能料想得到,未来十年中国发展竟然那么迅速,更预判不到中国的房价会坐火箭一般的攀升。

    当年《蜗居》播出的时候,引起了社会上的热议,《蜗居》里主角的遭遇更是引起了很多买房一族的共鸣,那时候老百姓已经在吐槽房价贵了,很多人都认为房价已经到了天花板。

    然而现实却是,看完《蜗居》以后,马上学着里面主角买房的人,现在肯定是赚翻的!

    于是李卫东开口说;“是啊,随便一块地都能赚大钱,若是只拿下其中的一块地怎么行!得少赚不少钱啊!”

    “那就多拿几块,争取拿下个三块地。”赵金山开口道。

    李卫东依旧是摇了摇头,然后开口说:“三块地也不够,我琢磨着,把这八块地全都吃下来!”

    “八块地全都要!”会议室里的众人纷纷大吃一惊。

    李卫东则跟旁边的赵金山商量道:“一口气吃下八块地,所面临的资金压力还是不小的,煤矿那边要加大注资力度了!”

    赵金山想了想,随后点了点头:“资金方面应该没有问题,钱待在账上吃利息,倒不如流转起来,在沪城拿块地,肯定比银行利息来的划算!”

    “好,既然资金没有问题,那咱们就争取把这八块土地全都吃下来!”李卫东笑着树洞。

    马滨却是面露难色,他开口说道;“董事长,实话实说,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竞争始终是比较激烈的,这次沪城放出了八块土地,不光是我们盯着,其他房企也都盯着呢!

    参与这八块土地投标的企业,实力比我们强劲的实在是太多了,不光是有国内知名的各大房企,还有港岛的大地产商,也看到了长三角地区未来的发展潜力,想要来开发项目。

    以我们的规模和知名度,如果倾尽全力,投标比较偏的一个地块,或许是有成功的可能,要是同时投标三块地,恐怕不可能成功,一口气吃下八块地的话,更是不可能。

    这不仅是资金的问题,还牵扯到很多其他的因素,比如企业的综合实力,过往开发楼盘的实力,企业知名度,甚至还有关系因素,这些我们都不占优势。

    而且站在当地政府的角度上,他们肯定也不会将八块土地,全都交给一家开发商,一家通吃是不利于当地房地产市场发展的。”

    “你说的这些我当然知道,不过事在人为嘛!”李卫东脸上露出了老谋深算的笑容。

    “卫东,你是不是已经想到办法了?”旁边的赵金山马上问道。

    “办法是有一个,不过得你点头才行。”李卫东凑到赵金山耳边,低声耳语的几句。

    听完李卫东的办法,赵金山沉吟片刻,开口说道:“你说的这个办法虽说可行,但风险也不小啊!万一要是收不回成本,咱们可要亏本了。”

    “别的城市可能收不回成本,但作为全中国最发达的城市,怎么可能收不回成本?”李卫东笑着说道。

    “说的也是,沪城能够享受到的政策和资源,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,在那里投资,回本应该是没问题的。”赵金山点了点头,接着说道;

    “不过你能想到这一招,其他房企说不定也能想得到,就算是他们想不到,可要是来个照葫芦画瓢,有样学样,咱们也会陷入被动。毕竟咱们的实力不比那些知名的大房企。”

    李卫东则是一脸自信的表情:“我当然还有后续手段,别忘了我是做制造业起家的,这可是是那些大房企所不具备的优势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2008年,中国的房地产行业还处于春秋时代。大中小型企业遍布各地,而且数量极多,企业的竞争也像是春秋诸国一样,各种圈地抢地盘。

    当时国内房地产企业的老大,自然非万科莫属,这家老牌房地产公司,无论市值、销量还是综合实力,都是国内当之无疑的第一名。

    除了万科这个老大之外,实力最为强劲的房企是几家有央企背景的企业。比如海外发展公司,是中国建筑工程中公司控股的企业;华润置地背后是华润集团;保利地产背后是保利集团等等。

    那个时代有很多国有企业也纷纷向房地产行业投资,国企在融资方面是有优势的,所以国企旗下的房企,也混的风生水起。

    央企背景的房地产巨头之后,才轮到诸如恒大、万达、富力、碧桂园、合生创展这一类的民营房地产企业。这些虽然是民营企业,但是在房地产行业当中也是佼佼者。

    除了这些本土企业之外,港资的房地产企业,也是中国房地产行业中不容小觑的一股势力。

    港岛的房地产行业比较发达,大陆房地产行业的很多规则,都是学习了港岛。而港岛就那么大的地方,开发潜力有限,所以港岛的房地产商很早就在内地投资项目。

    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,诸如长江实业、恒基兆业、新世纪、新鸿基等港资房企,就开始进入内地市场,公摊面积、楼花、按揭住房等新颖的房地产理念,对于刚刚起步的内地房地产市场而言,毫无疑问是一种冲击。

    强大的资金储备,以及地方上对于招商引资的欢迎,也使得港资地产有足够的能力,去实现他们的野心。

    港岛地产商成熟的运营经验和商圈构建的模式,也成为了内地房地产企业学习的范本。

    入沪更是港资企业的重要战略,1992年到1997年之间,刚起地产在上海拿了不少的土地,港资地产明显是在押宝上海,第一批跨过黄浦江,开启“浦东新区副本”的,也正是那些港资大老们。

    到了2006年的时候,港资地产在上海滩的版图达到了巅峰,港资六大房产商在上海滩撒下重金投资,从南京西路到淮海中路,从静安寺到徐家汇,八成的高端工务中心和甲级写字楼,都是港资经营。

    所谓盛极则衰,次贷危机让房地产棋盘发生了反转,内地的房地产企业迅速的发展壮大,很多内地房企也学会了港资地产的商业和运营模式,而且运作的更好,港资房企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,逐渐开始收缩业务。

    2013年以后,港资企业纷纷进入到“卖卖卖”的模式,最典型的就是长江实业的李超人,连续多年抛售内地资产,套现上千亿,当时的新闻也经常有报道。

    外国经济学家也借此唱衰中国经济,“中国崩溃论”又被炒作起来,国内也有网民说,别让“李某人”跑了!

    但是以几年后的眼光看,当时港资房企撤退,纯属是竞争不过内地房企,所以只能尽早套现离开。

    当年港资进入到内地市场时,第一大优势是资金雄厚。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,内地房企的发展壮大,港资房企的资金已经没有优势了。

    港资房企的另一大优势是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,这一点也被内地企业学的差不多了,甚至是青出于蓝,最起码在本土化运营方面,内地企业是更胜一筹的。

    港资房企的两大优势全无,在竞争上很难取得优势,自然只能暗然退场。

    不仅仅是房地产行业,其他各行各业也都是如此,那些离开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,大约有8%是因为成本因素,2%是因为政治因素,而90%以上都是因为竞争不过中国企业。

    这个结论是有数据支持的。

    在2010年,有148家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细分市场份额能占据第一名的位置。到了2015年,还能在中国拿到市场份额第一的还剩下57家,短短五年时间少了近三分之二。

    这些企业都哪去了?当然是竞争不过中国企业,失去了市场。

    而到了2021年,只有七家外资企业,可以在其细分市场份额拿到中国市场的第一名。分别是ibm、英特尔、amd、特斯拉、苹果、宜家,以及可口可乐。

    估计到了2022年,特斯拉有可能被踢出这个榜单,他们在华的市场份额,很有可能被比亚迪所取代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同时放出八块土地,这是难得一见的大肥肉,各大房企无不摩拳擦掌,想要吃到这块肥肉。

    每一家企业也都知道,不可能独自吞下这八块土地,虽然很多企业都有这个资金能力,但是面对诸多竞争对手时,即便是那几家顶级的房企,也没有吃独食的能力。

    更何况政府在卖地的时候,也要考虑一个平衡,不可能将所有土地交给一家开发商,任由一家独大,没有竞争的话对于当地的房地产行业也是不利的。

    既然不可能一口气吃下所有的八块地,那么各大房企便将目标缩小,争取来个“保一争二”,或者“保二争三”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这些企业的情报部门和分析部门也开始行动起来,他们开始搜集情报,分析其他企业会去竞标哪块土地。

    大家也都想避开强者,遇到弱者。比如某地块,如果万科这种行业老大势在必得,那么其他企业肯定会选择避其锋芒,选择其他的地块。

    再比如某个地块,竞标的企业实力不是很强,那么其他有实力的企业就会琢磨着掺合一脚,万一混顺摸鱼拿下这块地,岂不是赚大发了!

    有一些关系比较好的企业,甚至提前就进行了沟通,将这八块土地来了个分蛋糕,等到竞标的时候各自顾各自的,互不干涉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招标前的说明会,要求竞标企业派负责人参加,于是马滨便亲自来到了现场。

    各大房企的负责人基本都认识,有些互相之间还比较熟悉,一起喝过酒吃过饭耍过大宝剑。

    只不过今天这个场合,认识马滨的人并不多。

    东山地产的规模本来就比不上那些大型房企,再加上又是后起之秀,很少有机会参加这种场合,也结交不到房地产界的大老。

    但是马滨这张生面孔的出现,还是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。

    “那伙人是哪家公司的,之前好像没见过啊!”

    “是啊,我也没见过,是张新面孔。难道是最近哪家企业的高层有重大变动么?”

    “没听说这方面的消息啊!而且这位肯定是新人,咱们谁家进行高层变动,也不会用一个新人吧!”

    “有认识这个人的么?”

    “我认识,他是东山地产的总经理马滨!”

    “东山地产?好像听说过,又好像没听说过。

    “反正不是我们南方的企业。应该是你们北方的吧!”

    “我想起来了,这家企业是前两年刚冒出来的一家新企业,一直都是在山陕地区做项目!在当地是小有名气的。”

    “山陕地区有很多煤老板吧,听说最近几年都发了财,有不少投资房地产的。”

    “这家东山地产背后就是煤老板。东山矿业听说过吧?算是国内颇有规模的煤炭生产企业,就是东山地产背后的金主。”

    “还真是煤老板开的?呵呵呵,一群土包子,他们懂什么房地产!”

    “挖煤的,就老实的挖煤呗,干嘛来这里凑热闹!大老远的来了,再空着手回去,不是自取屈辱么!”

    “说不定人家就是来长长见识的呢!”

    一片嘲讽的议论声四起。

    所谓同行是冤家,房地产这一行的竞争本来就很激烈,大家自然会排斥外来者。

    更何况这个外来者,还是个挖煤的土包子!

湿馨提示:按键盘<-左右->回车键enter,分别可以回到上一页下一页目录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