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历史穿越> 北宋小文豪> 第四十八章 你怎么知道?

第四十八章 你怎么知道?

书名:北宋小文豪作者:明日红花加入书签投推荐票错误/举报

    苏辂一向睡得好,这天晚上还是做了个噩梦,醒来手心还隐隐作痛。



    天作孽,犹可活;自作孽,不可活!



    苏辂痛定思痛,决定下次坑人时要考虑到自己的情况,免得一不小心成了被殃及的可怜池鱼。



    三日之期一到,苏辂一大早被苏轼他们喊醒,出门去李家拜访那几位据说很有名的夫子。



    苏辂暗暗对此表示怀疑,因为这些夫子的名字他一个都没听过。



    不能进入九年义务教育的名人,都不是真正的名人!



    千年之后,一切才见真章!



    想是这样想,苏辂倒是没表现出来。



    该装乖时必须装乖,要不然手心遭殃!



    古往今来登门拜访都少不了拎袋水果,苏辂跟着苏轼去买好时鲜果子,才叩响李家族学的门。



    大宋重文轻武,在教育上的投入很大,乡里有乡学,县里有县学,州里有州学,只要家境过得去,基础教育是有保障的。



    就算家里穷点,寒窗苦读、鱼跃龙门的人也不少。



    还有些重视教育的家族会单独开设学堂,比如范仲淹范相公老了以后就回家置办千亩良田,用来提供范氏义庄的运转经费,设立学堂让范氏适龄的子弟都能读上书。



    李家也设有学堂,不过大多针对旁支子弟,自家孩子大多单独聘请夫子来进行精英教育。



    在此之前有些实在不太乐意学的纨绔子弟,家里也不会特意去管,反正家里养得起,不会经营就雇人当管事和掌柜好了。



    这是李绍他们此前能那么逍遥的原因之一。



    如今新族学一开,李绍他们就被拴住了。



    李家祖母可是李家辈分最高的老祖宗。



    不听她的话会不会挨打?当然不会,挨打是给小孩子的惩罚,对于成熟的大人来说,分不到好产业才是最痛苦的!



    李家祖母就对家产有着说一不二的分配权。



    只要她不死,谁都别想越过她分走一分钱!



    李家族学很气派,大门高高的,门槛也高高的,门口还守着几个威武的家丁,人手一根长木棍,跟打狗棒似的。



    听苏轼说明来意,一个家丁进去通传,守卫比府衙还森严。



    出来接人的是李绍。



    才几天不见,李绍已经跟变了个人似的。



    眼底发青。



    神色颓靡。



    脚步虚浮。



    苏辂关心地问:“李贤兄,你怎么了?”他语重心长地劝说起李绍来,“年轻人不要仗着自己身体底子好就夜夜笙歌,年少不节制,老大徒伤悲!”



    李绍顿时悲从中来。



    他竹筒倒豆子一样噼里啪啦地跟苏辂讲述起自己的凄惨遭遇来:“什么啊,我倒想夜夜笙歌,可以看外到头的家丁没?那都是我祖母雇来看着我们的,要是没夫子许可,我们压根不能出去,吃喝拉撒都在这里面,跟坐牢似的!”



    “这么可怕?”苏辂震惊。



    相比之下,他爹和他岳父都老仁慈了,只要他完成功课,压根不管他去哪儿撒欢!



    看来,李家祖母这次是动真格的!



    “可不是吗?”李绍大吐苦水,“我这是靠着出来接你们才能透口气。你是不知道啊,我那夫子简直没有人性,我一句书被不上来,他就要我抄十遍,这几天我手都快抄断了!你说他是不是三十好几没成亲给憋坏了,专找我来撒气?”



    苏辂忍不住压低声音问:“你说的夫子,是不是长得圆圆胖胖、很有福相的中年男子?”



    李绍直点头:“对对对,你怎么知道?”



    苏辂抬起头,朝来到李绍身后的中年男人咧齿一笑,露出一嘴小白牙,说道:“夫子好。”



    李绍僵硬地转过头,只见他刚才疯狂哔哔的那位夫子正站在不远处,一脸冷肃地看着他,原本颇有福相的一张脸看起来有点吓人。



    那胖夫子板着脸宣布李绍的死刑:“今天你把《论语》的颜渊篇抄一遍,傍晚下学前交给我。”



    苏辂听了这话,好奇地掏出他用处极大的金手指,算了算《论语》的字数。



    好家伙,发现有一千三百多字!



    一天之内用毛笔字写一千三百多字,简直能要了李绍这纨绔的老命!



    啧啧,真是太可怜了。



    苏辂正对李绍的遭遇予以深刻同情,便对上胖夫子转到自己身上来的目光。



    苏辂一激灵,当机立断地往自家堂哥身后躲了躲,坚决不当出头鸟。



    胖夫子让李绍回去抄书,自己引着苏轼四人去会客处。



    那里坐着几个年龄不一的儒生,都在饮茶闲谈,见胖夫子领着人过来了,才纷纷放下茶盏打量着苏辂四人。



    输人不输阵,真正的男子汉遇到什么场面都不能怯场!苏辂也不躲了,挺起小胸脯任由他们打量。



    苏轼领着三个年纪小的上前见礼,又把时鲜果子奉上,接着才让苏辂挨个给夫子们送戒尺。



    老张的手艺很好,拿到戒尺的夫子都觉这木尺手感极佳。



    再看看上头刻着的那句话,夫子们更满意了,这话在教学上是很对的,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!



    至于背后的刻度,众人都没看太懂,可来的是几个小辈,他们就算不懂也得端着,便也没有多问,只捋须收下这份特别的小礼物。



    苏辂坐在一旁听苏轼他们跟夫子们互通姓名,自己只敷衍地报了个名字蒙混过关。



    一轮人认下来,苏辂好歹记住了胖夫子姓范,叫范百福,听着挺有福气一名字,看着也是挺有福气一胖子。



    不过从其他夫子跟他互捧的对话听来,这位范夫子的来头似乎不小,据说是华阳范氏的人。



    华阳范氏可是蜀中有名的科举大族,光范百福父亲那一辈就出过好几位进士,比如范百福一位族叔范镇就曾是乡试时的成都府魁首,后来跟了为大官薛奎入京,往来的都是宋庠、宋祁这样的风流人物。



    范镇文章还写得贼好,有次和宋祁他们一起写命题文章,他提笔一挥而就,破题又快又好,看得宋祁暗暗把自己写好的文章撕毁,免得丢人现眼!



    今年范镇还调任知谏院。



    谏院,有名的喷子专业户,他们的工作就是闻风奏事。



    简单来说就是朝中百官和皇帝本人有点什么风吹草动,就动笔写篇声情并茂的文章,痛斥这种不良风气对朝廷、对社稷、对百姓的影响,上至皇帝宰执下至文武百官,统统逃不出他们的魔掌!



    知谏院,就是传说中的喷子一把手。



    能当上知谏院,在清流与文人之中绝对是值得吹一辈子的大事。



    这几位夫子就很有技巧地你吹我捧,巧妙地把彼此亲朋好友里头的厉害人物都夸了一遍。



    吹牛逼的好处就是,吹着吹着仿佛自己也厉害起来了!



    苏轼他们听得津津有味,能和那些朝中大人物连亲带故,在现在的他们看来都挺了不起的。只要是有志于科举出仕的人,都很喜欢听这些官场风云!



    苏辂也听得挺带劲,就是有点遗憾这些人吹的朝中大佬他都不太认得。比如这占据很大篇幅的范镇在他听来就很陌生,整个大宋朝姓范的人他只记得范仲淹。



    范相公他老人家前两年似乎已经羽化登仙了。



    倒是那位曾经给范镇当托、直夸范镇文章写得绝妙无比的宋祁听起来很耳熟。



    据说宋祁风流倜傥、处处留情,年轻时不管出门还是入宫都有不少美貌小娘子争相围观,有次他在宫中见到个含羞带怯的小宫女,竟还能原地写出首深情款款的集句词。更绝的是,当时皇帝读了那词后还十分动容,二话不说就把那宫女找出来赐他了!



    后来宋祁还有了个特别衬他的绰号,叫“红杏尚书”。



    这样的风流人物着实让苏辂心向神往,很想向他讨教在皇帝眼皮底下骗到美人的技巧!



    只可惜这些大佬们年纪应该都不小了,见一次少一次。只恨大宋交通不发达,他不能赶早去把他们挨个拜访一遍!

湿馨提示:按键盘<-左右->回车键enter,分别可以回到上一页下一页目录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