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峰高考结束后回到家,看到一家人欢天喜地的坐在沙发上,等待着自己回来。
杨欣看到弟弟进来,上前询问到:"弟弟,考的怎么样?看你这表情,无悲无喜啊!”。
"还可以,考上你们‘复旦大学’还是没有问题的。”杨峰笑嘻嘻的回应到。
"那就好,到时候咱姐弟俩可以在同一所大学上学了。”杨欣期待到。
其实,对于经历过两次高考的杨峰来说,这一次的高考,除了大学录取率低的可怜,其他的杨峰倒是没太在意。
坐在沙发上的杨父杨建国听完姐弟俩的谈话,对妻子张芝凤嘱咐到:"孩他妈,等下做饭的时候,多加一道‘红烧肉’,犒劳一下儿子。”。
…………
晚饭结束后,一家人坐在客厅里的沙发上喝茶聊天。
杨建国似乎想到了什么,问妻子张芝凤:"孩他妈,听上级领导说准备要把你们‘国海’服装厂承包出去?”。
张芝凤听到丈夫的询问,叹气到:"是啊,厂子的效益老样子,产品没有竞争力,工资除了发一部分钱,还会强制发放一小部分国库券。”。
杨建国听到妻子张芝凤的话,安慰到:"咱们只能听国家的安排,再说了发放国库券也是支持国家建设。”喝了一口茶,继续说到:"我这个罐头厂的厂长也好不到哪里,上级领导对罐头厂跟你们服装厂一样的想法。”
"是啊,国家大力改革,大家都在铁饭碗里面。国家打破铁饭碗,把这些厂子承包出去,交给私人承包,来盘活厂子,提高效益。”张芝凤说完,叹气到:"上级领导把厂子承包出去,但是没有人承包。”。
一旁的杨峰喝着茶,听到完父母的聊天内容,他从话里面听出了两个意思:第一,工人的工资分为两部分,一部分是工资,一部分是国库券;第二,要把厂子承包出去。
对于国库券,杨峰在前世的时候了解过国库券,是国家向人民借钱支持现代化建设。对于厂子承包,也就是承包给私人。
国家正在全力推行改革开放,甩掉沉重的包袱,由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上来。
杨峰关心的是母亲所在的服装厂要承包出去,这个年代还没有人去承包厂子,大家都是穷过来的,有这个想法却没有那个能力,稍微不注意,就会被扣上‘投机倒把、走资本主义’的帽子,破坏社会主义建设。
在杨峰前世的记忆里,真正做工厂承包的第一人是‘马胜利’。1984年,马胜利毛遂自荐承包石家庄造纸厂,率先在国有企业打破"铁饭碗、铁工资”制度,并推出改革"三十六计”和"七十二变”,使造纸厂迅速扭亏为盈。
按照杨峰的‘实业计划设想’,可以把母亲所在的‘国海’服装厂、父亲所在的‘沪荣’罐头厂全部承包下来,由国企转为私企,加上自己有前世好的产品,能够很快的把厂子盘活。
杨峰思绪万千,想找一条安全的路子进行收购,可惜,没有找到收购‘国海’服装厂和‘沪荣’罐头厂的办法。
在这个改革开放初期,自己独自去收购,背后没有‘政府’支持,稍微不留心,很容易吃大亏。
杨峰与父母聊天结束后,回到自己的房间,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看着天花板。
正准备酝酿睡意的杨峰,突然想到一件事还没有去做。想起从美国回来的时候,在银行取的那12万块钱,还没有把准备好的10万块钱拿给父母。
杨峰起身下床,从行李箱中翻找出用报纸包好的10万块钱。另外2万块钱,在回到家的时候就已经分出来了。
杨峰内心埋怨自己,从美国回来到现在,光顾的学习和玩了,竟把这件事给忘了。
杨峰拿着用报纸包好的钱,悄悄地溜出房间,来到父母的房间,轻轻地敲了敲门。
父母的卧室里,母亲略带着困意坐了起来,询问到:"谁啊?”。
杨峰小声回应到:"妈,是我,小峰,你快门,我有事找你们。”。
张芝凤推了推杨建国,让他下去给儿子开门。
杨建国起身打开房门,杨峰跟着走进来,并顺手关了门,说到:"爸、妈,这是给你们的!”。
张芝凤接过儿子递过来的报纸,打开一看,震惊的不能言语,缓了好一会,有点口痴的询问到:"儿子,你从哪里弄这么多钱?”。
杨建国看到这么多钱,跟妻子的表情一样。
杨峰知道母亲会这么问,耐心解释到:"这些钱都是干净的,是我在国外卖剧本和歌词挣的,放心吧,你儿子不会犯法的。我从美国回来的时候,就应该把钱拿给你们,结果给忘了,现在给你们也不迟。”顿了顿,继续说到:"你们把钱藏好,有空了就去存银行,我去睡觉了。”。
杨峰说完,便离开了父母的房间。
杨建国和张芝凤坐在床上,相互看对方。
约莫三分钟后,杨建国稳定下来后,说到:"先把钱收起来吧,藏好了,明天我去存银行。”。
张芝凤轻轻地打了一巴掌,说到:"你傻啊,先不要存银行,我还没有见过这么多钱呢,拿着这么多钱存银行,让熟人看到会怎么看,等过段时间再存吧,我先藏好了。”。
杨建国也没说啥,妻子说的有道理。
张芝凤把钱包好,锁到柜子里面,带着不安的心情与丈夫继续睡觉……
湿馨提示:按键盘<-左右->回车键enter,分别可以回到上一页下一页目录页。